跳至主要内容

黄沾:星爷为文化研究带来清风

黄沾:星爷为文化研究带来清风

2005年01月20日10:38 南方网

两星期前,周星驰应香港大学社会系吴俊雄博士邀请,和哈佛大学访问教授李欧梵对谈。

  题目叫:《漫游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》,文化得很。吴博士称两位为大师,这也有理。李教授游走东西学术圈,久已驰誉。星爷是港产喜剧巨匠,能编能导能演,雄踞卖座高位多年,却不是浪得虚名的欺世之徒。难得二人对话全部无稿,硬碰。而且大家清心直说,绝无虚言。主持人说星爷:“北大同学称赞你的电影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!”

  星爷绝不虚伪,回应:“我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后现代主义!”一句直话,说出了当今学术圈普及文化研究一个最大毛病:好用“标签”和一些学术圈中人非如此无以言的陋习。

  这是文化研究的一件怪事。文化缔造者埋头创作,根本不理其他。他们的动机,通常只为生存。好像周星驰,他是以拍电影为生的电影人,所以必须拍电影,才能保持身份。而不为生存,就为兴趣。绝少是为了对文化有贡献,要缔造什么文化作品出来,而从事创作的。但作品出来之后,文化研究者就用一大堆非常难懂的名词,像什么“后殖民”“后现代”“符号学”“结构主义”等等,完全以另外一套方法来研究文化作品。甚至提出“作者已死”的说法,认为作品完成后,就不再和作者发生任何关系,研究者可以完全不管作者原意,另外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来剖析作品。

  这类方法,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一群马克思主义者组成的“法兰克福学派”开始,经过几十年发展,在学术圈中已经甚有势力,但在文化缔造者本身来说,就未必人人接受了。

  难得周星驰直话直说,令学术圈的怪风气,忽然飘来一股清风。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周星驰电影里的超级配角——元秋

元秋:早年拜在于占元师傅门下学戏的元秋,跟成龙一样是山东人,按辈分算还是洪金宝的师姐。年轻时,元秋同其他武行一样担任过替身演员,偶尔也会在幕前出演。1980年,元秋退出银幕,一心在家相夫教子。但是这场婚姻并未能维持太久。2003年她又被周星驰重新挖掘出来,出演《功夫》中包租婆一角,获得了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。

周星驰电影里的超级配角——何文辉(酱爆)

何文辉(酱爆),曾就读广州市第24中学,居于广州的,因有着独特的样貌和气质,所以被周星弛前来广州选角时发掘了他,并让他在《少林足球》中饰演酱爆一角。 虽然他在《少林足球》里的戏份不多,但凭着他独特的演出,使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可算是一炮而红,连广告商也找他拍广告,其中出名的有维他奶广告等。 而在周星驰的《功夫》所占戏份更多,而何文辉也不负众望,光腚仔一角大放异彩!“酱爆”背景如谜,极少朋友,性格亦相当古怪。但是不可否认,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天赋禀异的人士,很明显,他就是那种人。

周星驰电影里的超级配角——吴孟达

戏骨吴孟达:所谓“戏骨”是指那些演戏基本已经达到戏我两忘,人戏合一之境界的演员们,有句话常来形容这样一种人,说他们“浑身上下都是戏”。周星驰电影中的“戏骨”则以吴孟达为其中的杰出代表。吴孟达,1953年1月2日出生,祖籍福建省厦门,1971年,考进无线电视台第三期艺员训练班,从此开始其演艺生涯。不需要任何统计,亦可肯定吴孟达在周星驰作品里拥有无数个记录,譬如出镜率最高的配角、合作时间最久的演员、最具知名度的绿叶等等。他与周星驰最早的合作要追溯到1983年版的《射雕英雄传》,其中周星驰饰演了一名“宋兵乙”,即一出场即被杀掉的那种龙套,而吴孟达当时的待遇要比他好一点点,出演一个稍有戏份的丐帮“彭长老”。自打《赌圣》开始,吴孟达就成为周星驰身边不可或缺的超级绿叶,亦是含金量最高的搭档。你可以说他是永远的配角,也可以称他为周星驰身边的超级大龙套。一旦离开周星驰,吴孟达亦都很难迸发出不一样的光芒。起码在这两年,他基本上没有演出过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。有记者曾经让周星驰形容一下生活中的吴孟达,周星驰说:“他其实是很孤独的。”这一点,尤其与周星驰本人相似。